102岁的抗战老兵陈天在亲属的陪伴下前来观展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实习生 沈汶芸
泛黄的侨批信笺、斑驳的批局印章、定格着硝烟的抗战黑白照,在汕头博物馆的展柜里静静陈列。爱国侨领后人、抗战老兵、文明家庭代表等各界人士在玻璃窗前驻足凝望,脚步久久未挪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汕头博物馆里,“烽火侨批家国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侨批档案专题展,正铺展着这段滚烫的记忆。人们接连走进博物馆,共同打捞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深情,重温那段海内外潮汕儿女共御外侮的壮阔历程。展览将持续至9月30日。
侨批展里忆烽火
老兵感怀话今昔
展厅内,泛黄的侨批信笺与斑驳的批局印章,无声诉说着抗战时期的家国往事:“侨批纸短 家国情长”“侵略暴行 罄竹难书”“邮路梗阻 另辟通途”“同仇敌忾 夺取胜利”四部分依次铺陈,通过图文与实物结合的形式,生动勾勒出抗战时期潮汕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图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102岁的抗战老兵陈天在亲属的陪伴下前来观展。这位来自普宁的老兵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红军,自己受革命精神熏陶、于1939年成为地下党员,此后在革命道路上不断成长。如今的他生活无忧,谈及家乡今昔变化时难掩欣慰:“汕头过去啥都没有,现在博物馆、公园、高楼遍地,看到很欢喜。”
看着展柜里的侨批,陈天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说,希望年轻一代能铭记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大家也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篇章。
侨领后人叙深情
捐赠文物传家风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在烽火岁月里,侨批也是跨越山海的信念纽带,承载着海外游子对家国的赤诚与担当。
80多年前,太平洋战争爆发导致传统侨汇线路中断。危急时刻,侨批从业者以广西东兴为枢纽,开辟了东兴汇路,将海外侨胞的血汗钱以及抗战物资辗转送至潮汕家乡。作为该汇路开拓者之一——赵开钳的儿子,赵永兴向记者讲述惊心动魄的往事:“当时,日本切断侨汇渠道,潮汕很多家庭顿失依靠。我的父母参与开辟东兴汇路,希望能为家乡做点事。”据赵永兴回忆,为此,他们一家还经历过日本兵的搜捕,全家被迫在海上的渔船里躲藏数月。
展厅的另一侧,爱国侨领高绳芝后代高洁领着几个孙辈,在展柜前久久驻足。“孙女生在北京,户口本也在广东潮汕,这里是我们家族的根。”望着泛黄侨批上斑驳的批局印章,高洁目光灼灼:“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高家在海外创立的所有产业,最后资金都投回祖国、投回家乡。我觉得,这种精神是需要我们代代传承的。”
站在一旁的孙女高子淇也难掩自豪:“感觉特别自豪骄傲,原来我的家族是这么一个爱国的家族。”她也表示,这次的侨批展览让自己更加了解汕头的历史和故事,未来有机会想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返乡,高洁还代表家族向汕头博物馆捐赠了珍藏的清朝马褂等珍贵文物和家族事迹书籍,为汕头侨史研究填补了重要空白。